2016/8/8 10:03:23 | 瀏覽次數:
聲樂是一門表演藝術,最終目的是在舞臺上呈現精彩的演繹。優秀的聲樂演唱不僅要求演唱者具備精湛的聲樂技巧、優美的音色與寬廣的音域,還要通過感人的藝術表現、優美大方的舞臺表演來傳達藝術形式的完美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聲樂表演不僅僅是聽覺藝術,在某種程度上更是視覺藝術。聲樂演唱者除了要有美妙動聽的聲音,還應配合豐富的表情、眼神、手勢等形體動作,更少不了優美大方的姿態儀表、錦上添花的服飾妝容與歌唱相匹配。只有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,才能使聲樂表演有更高的藝術境界,才能在舞臺上呈現出高超嫻熟的藝術水平。
然而,一些聲樂演員雖然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底,但在實際的舞臺表演中,由于舞臺表演實踐經驗不足,導致不能在真實的舞臺實踐中充分展示出應有的綜合演唱實力,演唱的藝術性和感染力不足,有時還會出現引人發笑的尷尬局面。這是值得聲樂教師深思的問題,如果聲樂教學中,只教會學生唱歌的技能技巧,在教學中沒有融入舞臺表演訓練,那當學生登上舞臺時,可能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失誤,因此,細致充分的舞臺表演訓練應該成為聲樂教學中的必要環節。
1.眼力訓練
眼睛是心靈的窗戶,要使表演細膩精彩,除了各種技能技巧之外,還需要眼神的運用,所謂“一身之戲在于臉,一臉之戲在于眼”,可見眼部的傳神與內涵的重要。這與聲樂表演有著共同的特點。眼功的基本程式動作訓練:包括“左右轉動、上下轉動、環動、定神、放神、收光、遠望、近看”。這是提髙眼睛運動能力的訓練,也是表演常用眼法。
眼神,是舞臺表演者心態和內涵的表達。眼神的運用是隨歌曲和戲劇人物的感情來變化的,所謂“心通眼,眼通嘴,嘴帶臉,臉心合一,”因此,在訓練眼神時要做到心中有物,眼中才能有神,表情才會生動。教師在演唱訓練中應結合聲樂表演的特征,例如在教學生唱新歌時,讓學生先理解歌曲的意境,然后讓學生想像自己是導演,為要唱的歌曲拍MTV,讓學生演唱歌曲時,眼睛就像看著自己編導的歌曲的MTV,訓練學生用眼神將歌曲的意境、劇情、人物的內心感受、情緒變化等描述出來,做到眼有所顧,眼皮抬得起,亮相定得住,眼神收放自如,虛實有度。這樣才能感染觀眾,引人入勝。
2.面部表情訓練
在聲樂演唱中,面部表情是以感情體驗為基礎的情緒動作。面部表情包括“喜、怒、哀、怕、羞、恨、愁、狠、呆、思、盼、蔑”等。面部的眼、嘴、眉、臉、鼻都是表達感情的工具。如,嘴的張、合、翹、癟、閉等動作都表達了不同的情緒;眉的彎、皺、豎、倒等樣式也表現著不同的情感;臉頰肌肉的沉與啟、緊與松都表達了不同的心情。總之,面部表情要根據歌曲內容、劇情和人物情緒的需要而選用。
聲樂演員要用心深入品味聲樂作品,才會有貼切、真實、自然的表演狀態。因此,教師應該根據歌曲內容表達的需要來訓練聲樂演員的面部表情。面部表情的合理運用,能帶領觀眾進入想象、產生共鳴的空間,使表演更具魅力。
3.手勢訓練
聲樂演員在舞臺上演唱,離不開手勢的表演。因為手勢是人類的一種“無聲的語言”,它不僅能幫助情感表達渲染氣勢,而且能夠為形體造型。在聲樂表演中,常用的手勢有“引、定、開、合、托、錯”幾種,每種手勢均可表達一種或幾種情緒:如“引”,手勢向上向外,表意境開闊;“定”,手勢立而穩,可表堅決而不可侵犯;“開”,雙手手勢外展,情緒昂揚熱烈;“合”,雙手手勢收攏回縮,可表沉思內省;“托”, 或單手或雙手呈奉獻感戴之意;“錯”,雙手錯開,手勢不同互補,可表堅決果敢之意。
以上每一個動作的表現和連接,都是“動態”的,指、腕、臂的轉換使用,需如流水般順暢。這就需要教師平時訓練學生熟練運用這幾種手勢,演唱時根據歌曲的內容和感情需要,使手勢動作有情感的依托,做到眼隨手走、手有所指、松而不懈、緊而不僵、徐疾有別、能剛可柔。如此,手的動作才有可能成為一種“語言”的形態來輔助聲樂表演。
4.形體訓練
聲樂表演與舞臺形體是合為一體的,擁有良好的舞臺形象氣質、優雅端莊的行為舉止,是每一位聲樂演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。當聲樂演員走到舞臺上,首先征服觀眾的便是其優雅的姿態與氣質。樂聲繞梁之時,演唱者舉手投足間的姿態,既可以輔助音樂表達作品蘊藏的情感,又可以引起觀眾與歌曲的共鳴,這些都與表演者的身體姿態息息相關。
教師對學生進行舞臺形體訓練,可以在有鏡子的形體教室進行表演練習,讓學生時刻注意自己的形體動作表演和感情表達、塑造人物形象的密切關系,努力使自己的舞臺藝術表演達到“神形兼備”的境界。讓學生用觀眾的眼光看自己、感受自己,想象每一個動作帶給觀眾的感覺,自我修正。這樣,在正式演出時,帶著對自己的了解上臺,才有可能由內而外地展現出十足的自信。
5.歌詞朗誦訓練
6.氣息旋律訓練
1.舞臺臺風的訓練
演員的上場、下場(謝幕)都可稱謂是演員的臺風。一位歌唱演員的臺風好壞直接關系到演員是否受觀眾的歡迎,所以,培養學生的舞臺表演作風和藝術風度顯得十分重要。演員走上舞臺時,應該目光穩定、面帶微笑、精神飽滿、步姿大方、速度適中。將自信、瀟灑的第一印象傳遞給觀眾。演唱第一首歌曲前需穩定三秒鐘左右,然后可向伴奏者微笑示意可以開始,這樣能顯示出演唱者與伴奏者之間的默契與友好。
此外,演員在演唱中或兩首歌曲的間歇時,眼神要集中,表情要投入,因為演員在舞臺上的一顰一笑都有可能會引起觀眾的欣慕或反感,所以演員在舞臺上要以自然大方的舉手投足,優雅的藝術氣質,讓觀眾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。謝幕則是歌唱演員演出的尾聲。觀眾對演出抱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時,演員應彬彬有禮地向觀眾鞠躬致謝,這時動作要緩慢、沉穩,鞠躬的高低要保持適度,使自己自始至終都保持良好的臺風。
2.化妝及服裝搭配技巧訓練
通過表演、比賽和社會演出三個方面的實踐,讓學生在真實的舞臺表演中,得到更多鍛煉,克服表演心理壓力,積累舞臺表演經驗,增強自信心和主動性,提高競爭意識和社會適應力,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。
引入舞臺表演實踐會為聲樂課堂帶來更佳的教學效果,一是學生更有表演的欲望和熱情,會更積極地學習表演實踐所需的專業知識,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求教。二是課堂內容變得更有趣味。融入舞臺表演的教學后,學生能結合自己在演出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,先嘗試利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問題,若解決不了或有疑問,也可以主動向老師請教并共同探討最優的解決方案。這樣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,體現出教學的互動性、實用性、社會性。三是演出實踐能帶動教學改革。舞臺表演實踐,既能根據實際需求,靈活調整教學內容,也能將課堂延伸至教室外,實現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互補統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