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歌唱就是絕對的興奮、相對的放松和積極地控制的過程。
1、歌唱者的整個身體、感情乃至靈魂都要絕對的興奮,如喉嚨、口咽、鼻咽、唇齒、牙關、下巴等都要穩定地充分打開,一旦發聲后,這些部位不能向內用力,而應做到向外有控制地、柔和地擴張,特別是上腭和下腭要分開,下巴微向胸前貼,上腭要抬起向前,感覺要把聲音努力地送到最遠方。
2、歌唱的呼吸要積極有度(既不松垮,又不僵硬)地控制,要用有控制的柔和的氣息支持歌唱;吸氣不可太滿,一般八成就足夠了,歌唱發聲時的呼氣狀態應是將腰帶柔和地向外牽住的感覺,而不是象我們的有些聲樂老師常講的,用上十足的腰部力量,把腰帶漲得滿滿的,硬硬的,更不是癟著肚子往里擠、憋氣息。用氣是只能用到六成,不可用完甚至用得憋氣。所以一定要鍛煉合唱隊員興奮積極、柔和舒展、均勻自然的控制氣息的能力。那么,身體的其它部位在絕對興奮的前提下,則要相對的松弛,讓歌聲高位自然地隨心靈流淌。
二、歌唱的咬字問題:所有元音(a、e、i、o、u及復合元音)應該是在咽管的上部—頭腔高位形成的,在喉嚨和咽部積極打開(而不是撐大)的前提下,將字通過上腭高位向前送出去的。特別記住,發聲咬字時,如果撐大了喉嚨,就會把字拽到喉嚨里,產生喉音;如果不能把聲音通過高位送出去,聲音就會發悶,失去光澤;如果咬字部位偏低,咬在了口咽或喉咽,就會出現喉嚨擠卡現象;如果咬字沒有在咽管內形成,就說明喉嚨和咽管沒有充分打開,聲音就會發直,出現白聲,所以說,咬字一定要在咽管的上部—頭腔高位形成,在喉嚨和咽部充分打開(而不是撐大)的前提下,將字通過上腭高位,從面罩兩眉間清晰地送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