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發現人在發聲的時候,他所有容納空氣的腔體內都有共鳴,一個聲音的共鳴分開來講,胸腔主要是聲音的低音頻段共鳴;頭腔和鼻腔的后半部分這部分巧妙的結合,是聲音的中音頻段主要共鳴部分;喉腔和口腔巧妙的結合在一起,形成聲音的高音頻段主要共鳴部分。各個腔體的所有共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聲音共鳴,合成了一個高頻、中頻和低頻都共鳴的聲音。有人可能想問“高頻是從頭腔共鳴出來的吧?中頻是從喉腔和口腔出來的吧?”為了把這個問題說明白,我們再做一個實驗,先用手捂住嘴,只用鼻孔向外傳聲音,從鼻孔傳出“嗚嗚”的聲音,能聽到中頻和低頻共鳴比較強,高頻幾乎很微弱,聲音缺少高頻共鳴的銳利勁;然后再把捂著嘴的手松開,把嘴張開,讓聲音從口自然的向外放,這樣就能聽到銳利的高音共鳴,這說明聲音的高頻共鳴主要是由喉腔和
口腔的巧妙結合而發出來的;高頻共鳴從鼻腔也能傳出一點,但是卻很微弱的。中頻共鳴就不太容易一下說明白,只能多體會才能明白,舉個例子,人在困倦時或在抻懶腰的時候打哈欠,張著嘴會發出中頻共鳴比較強的聲音,就是那種稍微有點“圓”的聲音,嘴張的大大的“啊--”一下,這時如果仔細體會,會感覺到頭腔里在用力的張大,由于那部份的張大,而造成了中頻共鳴的加大,這個中頻的共鳴音一部分向下反彈到咽部,再順著從氣管里上來的氣流從口傳出,另一部分中頻共鳴音從鼻孔自然傳出。這個中頻的共鳴部分在聲樂練的很好以后,逐漸就明白了,頭腔里的各個位置逐漸也就隨之而明白了。
有些唱過美聲或民聲的人,有可能以前功底沒練到位,開始學練這套“原聲”練聲法時,可能會有些疑問,因為他會發現---閉著嘴開始放松的哼唱時,咽部的肌肉群自然放松,聲帶卻不容易自然的閉合上,聲音顯得不理想,他可能會想,“聲帶不閉上,這樣的聲音練習法能正規嗎?”我個人認為,這主要是由于丹田的功底不夠造成的,在功底到位的時候,聲帶的狀態也會隨著丹田的那種“推”力而變得非常好,會隨著那個力量而去自然的閉上,而且是個能發出悠揚音色的自然閉和狀態,不需要去分散一份注意力硬去把聲帶閉上,而是聲帶自然的隨著丹田的“勁”就處于那個狀態。我再給介紹一下自己主動去閉聲帶練聲的弊端,第一、由于精神頭分散,很容易造成聲音韻味變得機械,第二、聲帶閉和的不自然,很可能是丹田力和其他位置的功底不好造成的,其他的位置功底不好也能把聲音的質量降低,這個功底不好的狀態不會發出什么美妙的聲音韻味,這樣的狀態想唱出悠揚悅耳的聲音效果是比較困難了,如果這時機械的把聲帶閉上,出來的往往是音量很大、很粗糙、比較機械的聲音,而且這樣的發音往往都太“硬”,發聲時容易造成聲帶消耗太大,稍微長點時間就容易把聲帶弄疲憊或累傷;這樣的方法偶爾發幾個聲音還可以,但是真正的表演時,這樣的方法就不行了。所以硬去閉著聲帶的“機械”唱法是不可取的。自然的用“原聲”練聲法練,功夫到了,聲帶自然就閉上了,這樣的自然練聲方式我覺得好一些。
聲樂風格上,我個人認為世界上的各種聲樂風格多的不計其數,但無論世界有多少種聲樂風格,哪個風格的聲樂都得符合他本民族美學特點、地區美學特點,我個人認為無論哪一種民族風格的聲樂,都能練到很高水平中去,在高水平中都能成為一種獨立的聲樂美學風格,成為世界聲樂藝術中的一個部分,所以說---越是民族性的美--就越是世界性的美。聲樂風格在一個民族中也各有不同,就如同說話一樣,在一個國家范圍內也各有方言,在一個省份內也都是各有不同的方言。在大方面說,西方人有西方人的思維方式,所以西方人聲樂就是他們的美學特點在聲樂中的表現,東方人有東方人的思維方式,東方人的聲樂是東方人的美學特點在聲樂中的表現。有人可能想---我是學美聲的,我學你這個練聲方法能把美聲練出來嗎?可能也有的人在想---我是唱中國戲曲的,我用這套練聲方法能把戲曲演唱水平練上去嗎?怎么說呢,我只能告訴你,※只要你知道并掌握---你想學的那種聲樂風格所對應的民族的美學特征,把那種民族美學特征學習好,就比較容易學成※(舉個例子,如果想學好意大利美聲,最好到意大利美聲唱法的發源地生活幾年,學那里的語言,學習那里的風土人情,生活習慣,去了解他們的內心和思維方式,這樣就比較容易學好這種風格)只要你用心就沒有什么問題。因為這套沒有機械模式的聲樂練聲方法,會把所有聲音位置全部練出來,在功底達到一定境界后,你想怎么發揮就怎么發揮,你想唱什么風格就唱什么風格。有人會問,“那個西方聲樂和中國聲樂的發聲原點也不一樣啊,那能行嗎?有的美聲還講聲音從心里產生,通過丹田的力量推出來,有的個別美聲還講究口型和面部表情什么的,而有的民歌講口腔和喉腔肌肉群組合著咬字,然后把聲音往下面“下”,直到和胸腔的共鳴點巧妙的接好,你這套方法能把這些東西全練出來嗎?”在我個人看來,這些個練聲模式都是一種練基本功的方法而已,共同的目地都是要把功底和表演時的聲音風格練出來,但是呢都走入幾種機械的基本功學習模式中,都不是聲樂在高水平用的真東西,這個道理很簡單,高水平聲樂不講究機械的技術,只講究歌唱的韻味,重視聲音的美感,(不同的歌唱聲音是不同的丹田力以及結合的位置所帶來的,而這些力量和位置的運用熟練,完全是基本功練好后自然帶來的),你功底到了,想唱什么聲音就唱什么聲音,唱什么風格的都不難,能不能唱好各個風格,關鍵是自己能不能把那個風格的民族美學特征學好,這是能不能掌握好風格的關鍵;這套方法能快速的把“丹田的功底”練出來,所有的位置也快速的練出來,想唱什么風格的聲音并不是太難的事,所以我說拿這套練聲方法練什么風格都行,重要的是學者要努力,要用心,功到自然成。
說一點女子練聲需要注意的常識,由于女子與男子的身體結構區別,女子練聲有些方面也和男子不同,在經期和孕期等其他方面的時間段內,女子練聲的時間必須減少,或者停練,即使練也不能開口演唱去練,只能閉著嘴做短時間的哼唱練習,可以稍試的活動一下嗓子,但不能做長時間的勞累,有經驗的演唱者對這方面都很了解,在這不作為主要方面來提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