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難點提示
音,是音樂藝術所使用的最基本的物資材料,音樂中的一切表現手段或形式,都是通過音的組合與展示加以體現的。音同時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種物理現象。如何認識和理解音樂中的"音"與生活中的"音"的區別與聯系,是我們學習本章的重點。除此之外,認識音的四種物理性質,也將有助于我們的音樂學習、感受與欣賞。
關于樂律問題,是大家原來接觸較少的一個問題,這是本章學習的重點。其要求是:了解泛音列、基音、分音、復合音的概念;認識十二平均律、五度相生律和純律這三種常見的律制;注意在認識上區別"十二平均律"和非十二平均律。
樂音體系是音樂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總和。重點注意音列、音級的概念和熟練掌握音的分組。
教學法參考
本節內容以講授為主,輔以課堂討論和課堂練習及課外練習,提供以下教法作參考。
● 關于"音"的基本概念的闡釋,是我們認識音樂和學習音樂的基礎。這里我們選擇了音樂中的"音"和自然界以及人類社會生活中的"音"加以比較,目的既希望說明音樂中的"音"可以是生活中的音的一部分,同時也想說明音樂中的"音"本身也是生活中的"音"的典型化和藝術化。無論如何,這兩者既有聯系,又有區別。
● 講解"音的產生"這個特殊的物理現象時,可以敲擊物體做實驗。比如敲擊三角鐵、碰鈴等打擊樂器,看看其物體的振動情況。有條件的,還可以用弦樂器演示物體的發音情況。這時,順便介紹聲音的放大原理也是可以的。
● 講解"音的四種物理性質"時,可以只講理論(因為做實驗比較困難)。但如果有同學們對此比較感興趣,可建議讓其在物理課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。一般說來,同學們在高中時期學習過物理課,對音的高低、長短、強弱、音色這些概念不會太陌生。
● 講解"樂音"和"噪音"這兩個概念時,情況相對復雜些。所謂"樂音"就是聽起來悅耳,有固定音高的音。而固定音高的產生,是與發音體有一定的振動規律密不可分的。而所謂"噪音"則是聽起來刺耳,沒有固定音高的音。也就是說,發出噪音的物體,其振動頻率是無規律可言的。
● 關于"泛音列"的基本概念的闡釋,是我們認識音高的基礎。我們將"琴弦振動時,各部分同時振動所發出的聲音的集合依序排列,稱為泛音列"。而泛音列的基音(或稱第一分音)的音高,通常是我們確定音高的標準。不過,我們必須明確,任何物體或以任何方式發音,所發出的音都是"復合音",只不過基音最突出,最易被分辨罷了。這里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:將小字一組的c也就是中央c用手指輕輕壓下(不要發聲),然后用力彈奏小字組的c,這時,我們依然可以聽到小字一組c的聲音(音高);我們接著用相同的方法彈奏小字組的e鍵、9鍵,所得到的結果都是如此。這便可以印證我們以上所說的泛音列。
● 介紹"十二平均律"和非十二平均律時,可以分別在鋼琴上和二胡(或其他民族樂器)上演奏一個音階,然后將這兩種樂器所演奏的音階比較一下,或者合在一起比較,看看兩者是否吻合。這中間,即可以比較出半音與全音的關系來:十二平均律的各個半音及其結合而成的全音都是相等的;而非十二平均律的半音、全音關系則不然。這常常也是為什么不能用鋼琴(包括手風琴、電子琴)為民族樂器伴奏的原因。
● 關于"音列"的講解,注意指導學生理解"將樂音體系中的音按高低次序(上行或下行)排列起來,叫做'音列"'的實際含義。尤其是在實際音樂生活中使用這個術語時更應注意:
(1)用以表述某件樂器或歌唱聲部的音列。即如果某件樂器或歌唱聲部所使用的音基本上是某幾個音(如:la、d0、re、mi、la),那么這個音列就可以表述為:la、d0、re、mi的四音音列。
(2)用以表述任何樂曲、樂曲片段或其中一些旋律的音列。
(用法同上)
(3)用以表述完整的樂音體系的音列。如:鋼琴上所有音排列起來的音列。
● 關于"音級"的講解,注意指導學生理解鋼琴上(或五線譜的各條線、各個間上)的每一個音,都是一個音級。其中,用固定音名(CDEFGAB)標記的七個音級叫"基本音階";而使用變音記號所標記的音級則為"變化音級"。
關于"音級"的概念在音樂學習中是很重要的。尤其是在以后要學習的?'音高,,內容中,關于"等音"的概念;或在以后要學習的"音程"、"調式"、 "調式中的和弦,,等內容中,都要涉及到音級的概念,因此我們必須在思想上建立準確的"音級,,觀念。
● 講解"音的分組"時,除了準確地介紹小字組、大字組及其在鋼琴上的基本排列樣式、位置以外,有一點是必須讓學生明確的,那就是:鍵盤上的每一組劃分,都是從C--B,而不是從C--c(從C--c構成一個八度),這一點務必給學生講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