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有人把調、調式、音階與調性等名詞混為一談。甚至有人將"調式"或"調性"合為一體,謂之"調式調性"。這種情況的發生,主要源于在過去出版的音樂書籍中(特別是譯文書籍),這些概念被交叉地用以表達不同的含義。事實上,這幾個術語既密切關聯又各具獨自的意義。我們應該明確它們各自的內涵,避免亂用或替代使用現象。
下面對有關調式的幾個重要概念逐一進行闡釋。
一、調
調,是指音樂作品中使用的、按一定音程關系選擇若干音律的樂音所組成的音的總和。
從廣義上講,它包含作品的樂音高度、調式類型和調性三方面的含義。從狹義上講,就是音樂作品的音高位置。例如,人們通常說C調或D調時,這僅表明了該作品使用的調式的主音高度在C或D上,此中不包含調式的類型和調性的意義;而說C大調、D宮調時,則既表明了調式準確的音高位置,也表明了調式的類型及其屬性。
二、調式
若干高低不同的音(一般為六七個音),以其中某個最具穩定性的音(主音)為中心,按一定的音程關系組織成一個有機的體系,稱為調式。
調式是人類在長期的音樂實踐中創立的樂音組織結構形式,是反映音樂作品中所使用的各個音之間音程、穩定性及傾向性等多重關系的抽象形態。
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與不同的民族和地域,形成了不同種類的調式。其中,根據構成調式音的數目的多少,可分為五聲調式、六聲調式、七聲調式等;根據調式內各音之間組合而成的音程關系,又可分為自然大調式、和聲小調式、宮調式、羽調式等;根據調式發源地及其使用地域的范圍等,可分為東方調式、西洋調式、匈牙利調式、吉卜賽調式、日本調式等;根據調式的構成年代或結構屬性等因素,又可分為中古調式、傳統調式與現代調式、增減調式、有限移位調式、合成調式等等。
在音樂創作中,調式是重要的音樂表現手段之一。各種調式因音級數目、音與音之間的關系以及調式結構原則等方面的差異,而各具特色和表現力。使用不同的調式,可以產生不同的色彩,形成不同的風格,塑造不同的形象。
三、調性
調性是指調式類別和調式的音高位置。如果一個自然大調式,主音高度在C上,其調性即為C自然大調;如果一個自然小調,主音高度在d上,其調性即為d自然小調;如果調式為商調式,主音高度在C上,調性即為C商調。
需說明一下,在此處稱謂"C自然大調、C商調"這樣的概念中,"調"的含義便取的是其廣義。當然,此處完全可以采用"C自然大調式、C商調式"的概念,但此處不可使用"C自然大調性、C商調性"的說法。"調性"一詞常用于對某調或某調式作調高和調式類別雙重屬性界定。
四、音階
調式中的各音,從主音到另一個八度的主音,按一定關系順序排列,即為音階。
音階屬于音列的一種形式。然而,音列的數目可由幾個多至幾十個,其中的音雖然也是按高低次序排列,但各音之間只有音高關系,沒有調式主音與其他音之間的依存關系,而且可以說,各音的作用和意義基本是平等的。音階中的各音則不僅相互之間存在著音高關系,每個音還包含特定的調式意義,即主音與其他音之間的依存關系、音級的穩定性能及其傾向性能等方面的表現。
音階的各音自低向高順次排列叫作上行,自高向低排列叫作下行。
音階中的每一個音,稱為調式音級。例如,在大小調體系中,音級用羅馬數字標記,上下行不變。
學習了上述關于調式的一些基本概念,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調式的類型、特征,以及其他相關知識。